设置

关灯

1、前奏 (4 / 10)

    “你睡了,还不到时间?你睡这么早,不够努力”或者是“可以睡了,我知道,已经很晚了”等等。

    这些想法,让他压抑,苦闷又不安。

    这种感觉发生时,他无处诉说,无处排遣,内心另外一种感觉会对他说:父母是为他好,一切合情合理,他应该的理解父母。这样他的道德自我就会战胜他的现实自我,他本能的反抗得不到舒张,所以他就会病了,病的非吃药,会吃很大的量,还不行,会休学。这样一起回家,妈妈就不会再和他呆在一个小出租屋内。多好的孩子啊,即便休学了,父母眼里,老师眼里,他都是好孩子。

    会是这样老掉牙的套路吗?我反思着,也期待着下一次的咨询。

    看到桌子上别人结婚送来的喜糖,随手拨了一颗大白兔放到嘴里,突然想问,人为什么要结婚?生一个孩子?全身心的培养他上一个好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找一个好工作?看他结婚生子?然后呢?

    他在父母设计好的人生循环一遍,个中滋味真的是他想要的吗?

    如果不是被父母设计,作为一个dú • lì 的人,他又会怎么样?

    人是这个社会最基本的基建。恋爱把原本索不相识双方推在了一起。原本素不相识的两个人一但恋爱为媒介,以婚姻为目的就紧紧地连接在一起,爱升华到一定的程度,孩子是爱的结晶。

    有了孩子,家庭以更饱满的形式在社会上矗立了。简简单单的三,四个人也就成了社会生理,心理和系统的结合点。之中的人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每一个成员都为这个社会的最小单位,自觉亦或不自觉的尽着自己的一份绵力。

    这是理想家庭的基石,也是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所在。

    然而,家庭又是一个动力系统,个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各自的齿轮甚至方向。一旦不能势均力敌,必然出现不恰当的矛盾和冲突。更甚者,婚姻成了爱情的坟墓,孩子则是那坟墓上摇曳着的孤独苍白的寂寞花。这样的家庭,这样的家庭成员,在迫不得已压力下卷缩在同一个屋檐下,最可怜的就是那个最无力的,最无助,最无奈的孩子。

    人生最重要的三个时期:儿童期,青春期,中年期。大部分人到中年的时候,会瞻前顾后,因为他们知道人生的前半部分发生了什么,更清楚自己后半部分要做出怎样目标和计划。很多人会从自己前一部分吸取教训,不断改进,以期后面的做的更好,从而完善自己的人生。他们自己这样做的同时,也把自己的经验教训指导在孩子身上,希望他们尊从自己指导少走弯路,更快的到达成功的彼岸。

    且不说他们所做的是否正确,单单有这样的行动时,就会让他们忽略掉孩子已经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他有自己对人生甚至生命独特的认识。

    如果家长不能理解孩子作为生命个体的尊严,那么亲自关系中的矛盾就会蓊然生机。

    青春期的孩子本身就是一个依赖性和自主性,挑战性和妥协性相矛盾的统一体。家长不能够先尊重再谈经验,很容易触碰他们敏感的自我。

    这样一来,父辈的经验教训对他们来说,就是压制和约束他们的无稽之谈,徒劳之举。

    时间一长,和谐的家庭也会变得剑拔弩张,对父母对孩子都造成影响生活的困惑。

    二

    小明第二次来的时候手里拿一本书。

    看我注意到,便告诉我:“从网上买得,以前想看没有看。哦,这是我这个礼拜每天晚上睡不着的时候说的话。其实每天想的,说的都很无聊。你没有让我重听,我真的没有听过。”

    告诉我这个礼拜跟以前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吗?

    最大的不同就是每天晚上坚持不服药,睡不着的时候就说话,说自己想说的,想到的,更多的时候是不想说,也不想为什么还没睡,就瞪着眼。那个时候就做你留下的作业,想想自己生命中的小精灵,到自己的内心去帮自己从头到脚的打扫。一遍又一遍的仔仔细细的不放过任何的角落认真的打扫,直到打扫得累了,实在干不动了。慢慢地睡着了。有时是做梦还在打扫呢。

    更多的时候时按照老师的指导,练习观想。

    他有点兴奋。我也为他的进步高兴。

    接过他递过来的优盘,告诉他听过之后还给他,并随手给他一个空白的优盘。

    他微笑着接过了:“不是还让我继续打扫自己吧!”

    “是的。仔细的打扫一下自己有什么不好吗?还有这次顺便试着让自己生命的精灵潜入妈妈身边仔细的观察一下妈妈。好吗?”其实说出这句话我没有十足的把握向他指明什么,但他刚刚还洋溢着笑的脸突然沉默了。低着头,搓着自己的手。

    我知道问题了,慢慢对他说:不着急,如果此时感觉有什么想说的话就把想说的话,慢慢地说出来,我会保护你。

    沉默之后,他还是讲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